“用了好幾年的中行‘繽紛生活’APP竟然要關停了,以后像查賬單、換積分這些事,都要到‘中國銀行’APP去處理了。”近日,杭州市民蔣女士在登錄“繽紛生活”APP時,發現APP服務遷移的彈窗公告。
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實上,銀行APP的“瘦身潮”正席卷整個行業,近幾年從地方城商行到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多家銀行紛紛對旗下的APP進行停用、下架、整合。銀行為什么要關停這些APP?對普通消費者又有何影響?
今年就有多家銀行已相繼采取行動。3月,北京農商銀行旗下的信用卡APP“鳳凰信用卡”業務功能遷移至“北京農商銀行手機銀行”APP;江西銀行旗下“惠享精彩”APP也于3月31日在各大應用商店下線,相關功能遷移至江西銀行APP信用卡板塊內。
圖片截取自江西銀行官方網站
更早之前,渤海銀行、上海農商行等銀行已于去年關停獨立信用卡APP,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更是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啟動整合。
除了信用卡APP,還有部分銀行的直銷銀行APP也陸續關停。
10月10日,北京銀行發文稱,旗下直銷銀行APP、直銷銀行網站將于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務,原直銷銀行相關業務功能已遷移至北京銀行“京彩生活”手機銀行APP。
圖片截取自北京銀行官方網站
從用戶反饋來看,銀行APP的“瘦身”之舉收獲了一波好評。
“早該整合了!”一位網友表示,“本來銀行的主APP就能還款、查賬單,多裝一個信用卡APP只會占內存,還得在兩個軟件間切換,麻煩到根本不想打開。”
其實,用戶曾感受到的“麻煩”,也是監管著力解決的“痛點”。
潮新聞記者注意到,2024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加強銀行業保險業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應當加強移動應用統籌管理,建立移動應用臺賬,完善準入退出機制,統籌各部門及各分支機構的移動應用建設規劃,合理控制移動應用數量。
《通知》明確要求:對用戶活躍度低、體驗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規風險隱患大的移動應用及時進行優化整合或終止運營。
上述政策直接推動了多家銀行整合或關停獨立的信用卡APP、直銷銀行APP等。
有業內專家指出,多數銀行信用卡APP功能單一,日常活躍度并不高,然而銀行獨立運營和維護一個APP卻需投入高昂的技術與人力成本。在當前銀行業普遍追求“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將此類“低頻”應用整合至功能齊全的手機銀行主APP中,便成為銀行必然的選擇。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看來,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初期,手機APP是銀行線上移動端的重要入口,銀行也由此出現了“一擁而上”APP的傾向。多個APP有其優勢,但由此也帶來客戶體驗不好、內部重復建設等弊端。
“整合并不意味著未來一個銀行旗下的手機銀行就只有一個。數量不是絕對的,關鍵是注重APP的運營和客戶體驗,提高APP用戶的活躍度。”董希淼認為,手機銀行APP要著重解決三個問題:一是重技術開發,輕日常運營。有的銀行APP的部分功能直接外鏈到其他外部平臺,客戶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不能直接通過銀行解決,造成客戶投訴較多。二是重注冊用戶,輕活躍客戶。部分銀行手機銀行注冊客戶很多,但是活躍客戶很少,實際發揮作用比較有限。三是重產品部署,輕客戶體驗。有的銀行App沒有以客戶為中心,盡管上線了很多產品,但是客戶因為體驗差,不愿意使用。
你的手機里還留著銀行哪些APP?歡迎評論區聊聊。
記者 陳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