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重慶市商務委監測,截至10月8日,重慶雙節期間消費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8.86%,微信支付消費金額和筆數更是超越北上廣深,位居全國城市榜首。回望這個長假,市場繁榮,消費火熱,已是重慶雙節消費市場有目共睹的鮮明圖景。今年重慶雙節消費為何能交出這樣一份亮眼答卷?
從消費端與供給端雙向審視可見,重慶有著驅動消費增長的獨特邏輯與路徑,而“文旅熱”的強力帶動,正是消費大增的首要推力。10月8日,攜程、去哪兒、飛豬發布黃金周旅游數據,重慶躋身這三大平臺熱門TOP10城市,盡顯寵粉的“硬核”實力。與此同時,重慶接待國內游客的成績單也同樣亮眼。據統計,10月1日至8日,重慶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701.5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2%;全市重點監測的130家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07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1.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若想讓文旅流量真正轉化為消費增量,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是關鍵。畢竟,吸引流量只是第一步,如何把“觀光者”變為“消費者”,讓“流量”沉淀為“留量”,才是激活假日消費的核心命題,在這方面,重慶探索出了多條創新路徑。
在活動與政策方面,雙節期間,重慶市商務委聯合相關市級部門和38個區縣啟動“暢享雙節·渝悅消費”2025年重慶國慶中秋假日消費活動,推出六大主題350余場活動、超3億元讓利,充分釋放黃金周消費潛力;在場景融合促進消費方面,通過“首店+場景”模式,以及場景引流與沉浸體驗,實現從“賣商品”到“賣體驗”轉變,讓場景創新正在成為激發消費潛力的重要引擎;在業態培育促進消費方面,重慶聚焦文旅消費客群需求,持續發展“文旅+百業”模式,全力推動文旅消費業態創新;在營造便利消費環境方面,政企聯動保障,通過發放消費券、配套讓利、銀行支付優惠三重疊加,營造舒適便捷消費環境,持續引流聚客。
重慶多措并舉,全面激活區域商業活力,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促消費”答卷。數據印證了這一成效:雙節期間重慶國內游客花費達 196.14 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1.4%。
這份答卷背后,更折射出促進消費持續發展的深層思考:如何把地方特色轉化為流量增量?如何用精準政策激活市場活力?如何從擴大消費規模到提升消費能級轉變?歸根結底,促進消費,擴大內需,需要立足地方實際,打開創新思路,積極挖掘特色潛力,才能在消費賽道上繼續跑出加速度。
作者:路漫漫(江北區)
編輯:曹葉
審核:楊洋
監制:白永茂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