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在咸寧市崇陽縣沙坪鎮楓樹村上演的溫情一幕,為這道數字鴻溝架起了一座橋梁——咸寧崇陽聯通組織的鄉村網絡義診活動,宛如一場期盼已久的及時雨,滋潤了這片渴望數字連接的土地。
活動一開始,楓樹村的小廣場便迅速聚攏了被網絡問題困擾已久的村民。消息像長了翅膀,傳遞著解決問題的希望。村民們七嘴八舌,將生活中的“堵點”一股腦兒傾吐出來。“干電商最怕啥?就是關鍵時刻掉鏈子!”一位做農特產線上銷售的村民緊鎖眉頭訴苦,“網絡時快時慢,訂單來了處理不及時,眼睜睜看著生意溜走,損失的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收入。”旁邊的大娘也忍不住插話:“別提了,看個電視節目斷斷續續,手機信號在屋里時有時無,跟在外頭的娃視頻,說不上兩句就卡住,急死個人。”這些樸實的話語,道出了鄉村數字生活的真實痛點。聯通的工作人員們化身專注的“網絡醫生”,耐心傾聽每一位村民的講述,手中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錄下各式各樣的“病癥”,那專業而認真的態度,讓村民們焦灼的心漸漸安定下來。
這支由崇陽聯通精心組織的專業網絡義診團隊,是此次“及時雨”的核心力量。他們深知紙上談兵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唯有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家院落。隊員們肩背沉甸甸的工具包,頂著烈日,穿梭在村巷屋舍之間,將貼心的“上門問診”服務送到了村民家門口。
“望聞問切”是他們的基本功。每入一戶,團隊成員首先對村民家中的網絡環境進行全方位的“體檢”。他們仔細檢查路由器的擺放位置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被高大的家具或金屬物品遮擋影響了信號覆蓋;翻開布滿灰塵的弱電箱,檢查那些年久失修的網線是否存在老化、斷裂或接口松動;測試不同房間的信號強度,精準定位信號盲區。面對一些村民家中仍在服役的“古董級”設備,隊員們沒有簡單否定,而是耐心地解釋:“老伙計用久了難免力不從心。新設備不僅速度快、信號穩,還能省電更安全,長遠看能讓您家網絡煥然一新。”他們結合村民的實際用途和經濟狀況,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升級建議,這份真誠贏得了村民的信賴。
更為可貴的是,義診團隊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排查檢修的同時,他們抓住一切機會,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向村民普及網絡使用與維護的“小竅門”。他們手把手演示如何設置更安全的Wi-Fi密碼、如何優化路由器信道減少干擾、如何識別和規避常見的網絡釣魚詐騙陷阱。“路由器別放墻角,放屋子中間信號更好”,“手機彈窗讓點不明鏈接,千萬要留個心眼”,這些通俗易懂的“土方子”,讓村民漸漸掌握了維護自家網絡健康的“金鑰匙”。許多村民恍然大悟:“原來不全是信號塔的事兒,家里擺弄一下也能好不少!”
這場深入楓樹村的網絡義診,解決的遠非一時的卡頓與掉線。它疏通的是信息流,鋪就的是一條連接廣闊市場的電商致富路,架起的是一座親人間溫暖無阻的溝通橋。崇陽聯通的這場“及時雨”,不僅滋潤了干涸的網絡土壤,更在無聲處播下了鄉村數字化未來的種子,靜待繁花似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