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26日,“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采訪團走進宿遷港。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宿連航道預計將在10月底開通,蘇北運河首批120標箱的純電船舶也將投入運營,宿連運河也將華麗變身為“電化運河”。
據悉,十年前,宿遷還是江蘇唯一沒有規模化港口的地級市,高昂的物流成本、不便的出口通道嚴重制約了宿遷當地企業的發展。2015年,宿遷港開始建設,僅三年時間,一個現代化的內河港便從藍圖變成了現實。2019年,宿遷港迎來爆發式增長。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萬標箱,比2018年同期增長80%以上。截至2024年,宿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已經突破了27萬箱,為全市生產企業節約物流成本超4.5億元。十年間,宿遷港從零起步,現已成為江蘇配套最齊全、岸線最長的內河港口。
運河宿遷港副總經理曹金林介紹,10月底宿連航道開通后,連云港的海港資源將進一步前置到宿遷,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以前宿遷到連云港需要從淮安繞行,航程需要2.5天。宿連航道開通后,航程變為124公里,24小時內就能到。”曹金林說。
此外,蘇北運河首批120標箱的純電船舶投運后,未來從徐州到南京、宿遷、淮安,運河沿線的主要物流節點,全配上了專用充電樁,理論上兩小時就能把電充滿。曹金林表示:“純電船舶的續航預估在200到250公里,宿連航道124公里,為‘電化運河’的設想提供了有利的運行條件。純電船舶零排放,更加環保。”
少年志編輯 劉夢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