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12日
【資料圖】
上海芭蕾舞團耗時三年打磨的
原創芭蕾舞劇《百合花》
終于來到故事發生地海安
在海安大劇院為觀眾們
帶來了一場期盼已久的藝術盛宴
花香氤氳 久久不散
觀劇后 小布的微信朋友圈
小紅書 微博等各大社交平臺
都已被《百合花》刷屏
好評如潮
歷時三載 精雕細琢
《百合花》精妙的編排 舞者的技巧
與海安大劇院寫意的舞美 變幻的燈光
共同織就起一場視聽盛宴
臺下觀眾的情感隨劇情起伏
震撼 感動 欣喜 驚艷
微信朋友圈
微博
小紅書
從文學到舞臺
一次創造性跨越
為一段不容忘卻的歷史
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
蘇中七戰七捷的血色歷史
在舞者的舉手投足間
讓無數人共情
微信朋友圈
微博
小紅書
百合花開 故土綻放
《百合花》在故事發生地海安翩然綻放
是一次文化“回鄉”
更是海安與上海
文化資源共享的生動實踐
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雅藝術
典雅的藝術 海派的藝術
讓許多觀眾都感受到
前所未有的幸運
微信朋友圈
微博
小紅書
潔白的芭蕾舞鞋輕觸海安的舞臺,靛藍色的絲緞在演員背后鋪展。10月11日—12日,上海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百合花》在海安演出,海安也成為《百合花》全國巡演的首站。
這是一次深沉而莊嚴的文化還鄉。舞劇《百合花》由茹志鵑同名小說改編而來,故事發生地正是海安。舞劇開演前,主創團隊特地參觀了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正如主演所說,開演前的參觀,不僅深入理解了角色,更完成了一場精神對話。
舞臺上,演員們每一次優雅的旋轉,每一次深情的凝望,都是對歷史的深切致敬。舞臺下,觀眾在劇場中看到的,不僅是高雅藝術的呈現,更有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流淌于血脈之中的滾燙記憶。海安是《百合花》的精神原鄉。當藝術回歸故土,故事重回它發生的土地,這場舞劇早已超越單純的“表演”,而是一次文化的“認親”,成為所有人的精神“歸位”。
而這種文化還鄉在海安,并非一朝一夕的“突發奇想”。在海安,群眾文化生活之豐富超乎想象。《百合花》是將海安故事融入藝術語言的成功表現,也是海安文化鏈入年輕人情緒共振的成功嘗試。
10月8日,海安中學版話劇《西遷》上演,戲劇藝術真正融入校園生活。這個月,海安又新增兩位中國作協成員,還有之前諸多文學大咖來海分享,“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送藝術進基層……海安正構建起“多點開花”的繁榮文化生態,用持久的藝術還鄉,滋養基層的文藝欣賞土壤。
赴故土之約,《百合花》今夜綻放!
海安故事《百合花》世界首演!超強陣容,震撼心靈,期待10月來海!
“海安,讓我很感動!”作家王安憶改編芭蕾舞劇《百合花》開票!
▎融媒體記者:周瑞萌 丁 穎
▎圖片來源:小布強大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