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期貨交易里,逼倉現象是需要投資者高度關注的一種市場情況。逼倉通常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資金優勢或持倉優勢,通過控制期貨交易頭寸或壟斷可供交割的現貨商品,迫使另一方違約或以不利的價格平倉虧損出局,從而牟取暴利的行為。識別期貨交易中的逼倉現象,對投資者保障自身利益至關重要。
首先,可以從持倉量的變化來判斷。逼倉時,持倉量往往會出現異常的大幅增加。正常情況下,期貨合約的持倉量會隨著合約到期逐漸減少,但如果臨近交割月,持倉量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急劇上升,這很可能是逼倉的一個信號。因為逼倉方會通過不斷增加持倉來強化對市場的控制。例如,在某期貨品種臨近交割月時,其持倉量從原本的幾萬手迅速增加到幾十萬手,這種異常的增長就值得投資者警惕。
其次,關注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基差情況。基差是指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差值。在正常市場中,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會隨著交割期的臨近而逐漸趨同。然而,在逼倉行情中,基差會出現異常波動。如果期貨價格遠遠高于現貨價格,且這種差距在臨近交割時沒有縮小反而擴大,就可能存在逼倉行為。逼倉方可能通過拉高期貨價格,迫使空頭無法以合理價格獲取現貨進行交割,從而達到逼倉目的。
再者,分析市場參與者的結構也能發現逼倉的蛛絲馬跡。逼倉往往是少數大戶憑借資金和持倉優勢操縱市場。如果發現某一期貨合約的持倉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賬戶手中,而且這些賬戶在市場上表現出明顯的協同操作跡象,如同時大幅增倉或減倉,那么逼倉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另外,庫存數據也是識別逼倉的重要依據。在期貨市場中,可供交割的現貨庫存是影響價格和交割的關鍵因素。如果在臨近交割時,市場上的現貨庫存急劇下降,而期貨價格卻持續上漲,這可能意味著逼倉方正在控制現貨資源,使得空頭難以獲得足夠的貨物進行交割。
為了更清晰地展示這些判斷因素,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