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地質工作人員在南川的次生淋濾型石膏溶洞內勘查。通訊員唐湛 甘昊旻 攝/視覺重慶
重慶日報訊(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栗園園)10月13日,記者從南川區獲悉,近日,當地合溪鎮發現一處次生淋濾型石膏溶洞,洞內石膏晶體規模龐大,形態多樣,在國內均屬罕見。
經初步估算,洞內原生石膏洞道約3公里,晶體結構完整、造型精美,幾乎涵蓋了所有石膏形態。“這個洞里石膏種類很多,包含了針狀、樹狀、卷狀等。”重慶市地礦局川東南地質大隊地調院院長任廷聰說。
據了解,目前最常見的石膏洞屬于常規沉積型石膏。受特殊地質構造影響,這個洞穴的石膏屬于次生淋濾型石膏。任廷聰說,石膏本身是硫酸鈣,此處經過后期地殼的抬升,在地表水的滲漏下,這些硫酸鈣重新從巖層的層面滲漏出來,重新結晶,形成了次生淋濾型石膏。
次生淋濾型石膏是地下水億萬年持續滲濾的產物,就像鐘乳石的形成過程,形成條件更加苛刻,但卻能造就“石膏花”等千姿百態的晶體形態。
該溶洞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國石膏礦物的研究樣本,更對古地理環境的研究、構造演化,以及礦物的后期次生淋濾的形成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