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前,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公募基金第三階段降費正式啟動。公募基金一系列改革舉措直指行業痛點,標志著行業從規模競賽轉向價值深耕,以長期主義邏輯重構業態。
公募基金是資產管理行業的關鍵支柱之一。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公募基金通過專業的價值發現和投資決策,持續提升資產配置效率。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相較其他資管產品,公募基金的資金門檻與操作難度較低,有助于普通投資者以較低的成本享受專業化的服務并分散投資風險。公募基金在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促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部分公募基金“重規模輕質量”的發展偏差日益凸顯,暴露出經營理念有偏差、功能發揮不充分、發展結構不均衡、投資者獲得感不強等問題。
制度改革為長期主義立規,筑牢行業發展根基。《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要求長周期考核,對于基金經理,考核需覆蓋至少3年的投資業績,若某產品3年累計跑輸基準超10個百分點,基金經理的績效薪酬將面臨強制性下調。但是,對3年以上產品業績顯著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經理,可以合理適度提高其績效薪酬,屬于獎勵機制,徹底打破“以短期排名論英雄”的考核怪圈,鼓勵基金經理沉心價值投資。對基金公司的評價體系升級更具導向性,將投資者盈虧及占比、業績比較基準對比、權益類基金占比、投研能力評價情況等納入基金公司評價指標體系。同時,3年以上中長期業績、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規模、投資行為穩定性、權益投資增長規模等指標的加分幅度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將公司發展與投資者利益、長期價值深度綁定,從根源上扭轉行業經營理念。
費率改革為長期投資引流,優化投資者體驗。《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要求,對持續持有期限超過1年的投資者,基金銷售機構可以免收其后端認申購費;對持續持有期限超過1年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的份額,不再收取銷售服務費;贖回費全額計入基金資產。一“減”一“增”間形成鮮明導向:既降低長期投資者的成本負擔,又抬高短期炒作門檻,既保護堅守長期的投資者利益,又引導市場形成“長期持有”的理性氛圍。
此次改革為行業注入長期主義基因,標志著公募基金行業邁入以投資者為中心、聚焦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更穩健的投資行為、更合理的成本結構,將切實增強投資獲得感,推動形成“基金公司深耕專業、投資者堅守長期、市場共享收益”的良性循環。唯有切實維護持有人利益、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并實現行業優勝劣汰、提升整體競爭力,公募基金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資本市場與財富管理需求,為構建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貢獻積極力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陸昊作者單位: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