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梁浩楠)10月15日,重慶市“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迭代上線運行。自今年9月上線試運行以來,該應用已覆蓋全市131萬余家企業,受理企業問題訴求406件,平均辦理時長3個工作日,按時辦結率100%,企業滿意度99.84%。
【資料圖】
當前,傳統服務模式在響應企業發展所需時顯露出一些堵點痛點難點,成為國內助企服務的共性難題,諸如惠企政策不精準,企業“找不到、看不懂、申報難”;問題解決不徹底,企業多頭反映、部門牽頭無力等。
基于此,重慶推動人工智能與數字重慶雙向賦能,將“企業碼上服務”迭代升級為“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不僅建立線上智能分撥、線下協同處置的全流程閉環機制,還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努力實現企業“辦事不求人、有事碼上”,顯著提升了訴求一次解決率與企業滿意度,進一步優化營商“軟環境”,增添企業發展“硬實力”。
以“數”筑基
打造“一碼通辦”能力
重慶浩瓏機械有限公司位于涪陵區,是一家從事高精度通用機械零配件設計與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今年,公司面臨著傳統制造業產能擴大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的雙重壓力,急需對原有的2000平方米廠房改建擴產。
“如果采取常規方式,逐一咨詢、提交資料、補齊缺項,估計需要20天以上。”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AI+企業碼上服務”提交訴求后,服務專員半小時內響應,當天完成全部規劃材料的準備和線上提交,4天內完成規劃許可與消防審查資料提交,大幅度提高了事件辦理效率,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
跨部門協同和服務集成是檢驗營商環境的試金石。“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從數字賦能入手,歸集全市涉企政策1萬余條、政策解讀數據7千余條、資金支持類數據1千余條、要素保障類數據5千余條、創新發展類數據5千余條、服務保障類數據3千余條等關鍵數據,暢通了數據匯聚、供給、利用堵點,提高了數據共享賦能能力。
此外,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凝聚市級部門、區縣、鎮街及園區等多級部門和單位形成助企服務合力,將原本分散的服務內容整合為全服務流程,并依托智能體實現企業訴求智能填寫、分撥流轉,有效打破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壁壘,讓企業享受“一碼通查”“一碼通辦”,平均辦結時限從1個月縮短至3個工作日。
以“智”增效
利用算法模型提供更多智能化運用
“我們想了解項目申報的相關情況,登錄‘AI+企業碼上服務’后,通過語音交互輸入問題,應用立刻推薦了一些和企業緊密相關的優惠政策,讓企業省去了篩選的繁瑣和耗時,享受到了智能化帶來的便捷。”一名企業負責人說。
據介紹,“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具備多模態感知、語音識別、文字解析、機器學習、大模型分析等多項關鍵技術能力,開創了“主動服務為主、訴求響應為輔”新模式。
智能化的互動體驗是一大亮點。“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依托大語言模型與多模態交互技術,通過智能多輪對話主動識別、動態補充企業訴求細節,省去企業自主分類上報的繁瑣環節,實現“無感化”訴求填報與一鍵提交。
同時,該應用建立分級分類受理機制,通過企業訴求內容自動判斷訴求類型,針對高頻出現的42類企業問題,智能體可自動完成識別與分辦處理,在1分鐘內將工單推送給辦理事件關聯度最高的主管部門,真正實現企業服務“一窗交互”,大幅提升服務響應效率。
不同于傳統政企問答僅提供政策原文或鏈接,企業仍需自行解讀、二次跑腿,“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運用算法模型解析出22萬個涉企政策精細化標簽,與企業信息進行關聯,精準篩選企業可享受的政策紅利,自動生成定制化“政策套餐”,有效破解企業涉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申報難、往返跑”等痛點堵點。今年以來,共兌現工業和信息化項目804個、資金12.9億元。
此外,“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還加快打造綜合分析能力。比如,挖掘共性訴求特征,自動生成共性問題分析報告,為優化政策提供輔助參考;預測行業態勢,提前識別重點行業衰退風險、預測新興產業技術突破方向;預警風險預警,實現企業狀態“一鍵速覽”,并通過智能報告預測政策申報、融資、技術對接等企業需求。
以“企”為本
提供“一站式”兜底服務
重慶鈺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利用電廠固廢脫硫石膏作資源化利用,可年產各類石膏建筑砂漿70萬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公司2項主要產品納入川渝兩地新技術產品目錄,推廣應用前景大,但今年急需400萬元貸款資金周轉。
服務企業專員了解情況后,通過“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代企業提交流轉訴求,綦江高新區管委會當日即組織銀行、轉貸公司召開協調會,并現場完成申報。從訴求提交到辦結,耗時不到28小時,高效解決400萬元應急轉貸,獲得企業評價滿意。
為了進一步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市經濟信息委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交通運輸委、市商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20個市級部門組成市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專班,發動38個區縣和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建立區縣常態化服務企業專班,為1萬余家典型企業配備服務專員4千余名,構建“市級專班+區縣專班+專員服務”的三級服務體系,把“線下上門服務”與“線上智能服務”有機結合,主動傾聽企業發展訴求、解讀政策措施、回應關切疑慮,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兜底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使用“AI+企業碼上服務”反映訴求和困難,可通過“渝快辦”APP或小程序首頁找到“企業碼上服務”板塊,點擊進入服務頁面;也可在電腦端“渝快辦”網站,點擊“企業碼上服務”進入應用首頁。
此外,配備服務企業專員的企業也可直接聯系專員或在專員上門走訪時,請專員在應用上代為提交訴求,確保企業訴求全上平臺。企業訴求的每一個處理環節都會實時推送給企業或服務企業專員。相關企業可以通過手機端、電腦端等實時跟蹤訴求辦理情況,像查快遞一樣實時掌握辦理進度。
下一步,市經濟信息委將圍繞“專員全配備、企業全上線、訴求全辦結、結果全評價、企業全滿意”的“四全一滿意”目標,持續深化應用、強化督導,推動“AI+企業碼上服務”從“建好”向“好用、有用、管用”邁進,使其真正成為重慶企業信得過、離不開的得力助手,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